
![]() |
童大焕—2018年5月23日
2017年以来,全国至少24座大中城市出台抢人落户政策。从计划生育、城市控人的害怕人多,到担心人口太少,一个新的标志性时代开始了!
其中天津比较搞笑,从2018年5月16日发布“海河英才”计划,演出了“4个白昼,4次政策变化,322张准迁证,1万多份调档函”的政策朝令夕改闹剧。
这也许是天津的最后一次挣扎。2017年,天津常住人口减少5.25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如果不是北京以孩子作为“人质”、不让外来人口孩子就地读书和高考,天津会衰败得更快。看到一个短视频,记者随机调查,到天津落户的,四分之三是在北京工作、但因为北京恶劣的制度导致孩子无法在北京读书、高考的,被迫舍近求远。
2018年5月22日,粉笔CEO张小龙在微博上发牢骚说:“我没有北京户籍,孩子就不能上北京公立学校,我准备给她找一个小的私人办的学校,那个学校没有办多久就倒了。然后各种申请私立学校,花了两年时间申请到一个。临入学了告诉我,必须要有北京的学籍,并且5月31号必须有。问题是办了北京的学籍,以后也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为什么要办这个学籍。私立学校根本不占有公共教育资源,为什么不让上?!我在北京工作四年,仅个税就交了400万,加上企业各种税,没有一亿也有八千万。没有享受任何社会福利待遇就算了,为什么连孩子上个私立学校也他妈的不让?!这是什么狗屁政策!连我这样的孩子上学都如此费劲,其他人真的不知道怎么过!如果我这次孩子不能上学,我绝对离开北京,把公司搬走,搬去一个可以接受我和我没有北京户口的同事们的地方,离开这个狗日的北京!”
经济学家胡祖六博士曾针对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户籍制度,提出过严厉的批评:“户口制度的延续,尽管人身可以流动,还是二等公民,不能真正享有子女就学,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像北京没有户口不能买房子,只能住棚户、住贫民窟。这种制度既不效率也不公平,我们讲社会正义,我们关心社会正义,我认为户口制,我只能想象人类社会只有奴隶制可以相比。”
大部分城市吸引人才的政策是为了卖房,尤其是在限购限贷的基调下,给“解除双限”开一道冠冕堂皇的口子。但落户人的诉求则有的是为了获取买房资格,有的则是为了获取孩子的上学和高考资格。
由此会形成很多户口空挂现象。就是户口在某城,但人并不在那里,而是在别的城市工作生活。人真正能够长期待下去的城市,是那些市场化程度高、对外来人口真正包容性强的城市。
在上月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2017年的1.4个百分点,2017年南方GDP实现5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左右,是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的时期,相应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70年之变:我国经济增速南快北慢 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第一财经日报2018-05-14 11:15:09)
在气候地理因素之外,市场化程度(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起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城市发展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加剧,这是由经济规律本身决定的,任何试图均衡发展的努力最终都必然失败。
不论城市抢人的动机如何,从过分强调人与资源的矛盾,从计划生育控制人、户籍制度阻拦人,到计划生育终结、城市千方百计敞开大门抢人,时代变了,发展逻辑、财富逻辑也天翻地覆。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或者“www.1-en.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金融中国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redhop2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