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革故鼎新,中国进入新时代;行至深处,商业面临再出发。
6月21-22日,“信任链-价值链”2018创变者年会暨第6届正和岛岛邻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深度信任的社交互动,链接国内外商业资源,致敬改革开放40年重磅思想激情绽放;数十个商业热点话题碰撞,超150位实力演讲嘉宾;众多企业大咖齐聚一堂,共论未来经济大势与价值链接。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针对当前金融监管新趋势,就企业家如何更“有钱”进行了内部分享,以下为演讲精编:
口 述:管清友
编 辑:亚比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形势变了,经济学家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有的悲观,有的乐观,但对企业家来说,无论形势好坏,都永远不能悲观,悲观没有意义,前行才是我们的初心。
今天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形势的看法,重点是谈谈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提升企业的价值,这些经验是我们基于大量研究、调研得出的结论,也是很多企业用血淋淋的经历换来的教训。
第一,预判形势;
第二,做好预感;
第三,选好工具;
先来讲一下形势。对企业的掌舵人来说,预判大势方向尤其重要。当下最重要的形势是重塑金融监管,企业面临的金融环境完全变了。
从监管机构来看,“一行三会+部级协调”整合为新的“一委一行两会”。国务院成立副国级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分管金融的副总理亲自兼任主任,填补中央协调机构的空白。
央行打破惯例,分设行长和党委书记,易纲以行长身份兼党委副书记,郭树清以党委书记身份兼任副行长。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为银保监会,郭树清继续留任,打通央行的宏观审慎和银保监的微观监管。证监会相对调整较小,主要监管直接融资市场。
从监管框架来看,新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双支柱”框架,即“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前者服务于传统的增长通胀等目标,后者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监管趋势。
新监管框架有三点基本原则:一是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二是推进金融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大金融开放力度。
从监管措施来看,围绕中央金融整顿的总要求,各方的落实明显比过去要实在,力度也更大。
我们看到了一行两会一局的资管新规,证监会的再融资、并购重组、减持新规,银监会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治理,财政部的50号文、87号文、92号文、23号文,这些监管措施基本上把过去几年的歪路给堵死了,金融监管并不是纸上谈兵,这超出了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
从监管方向来看,重点是治理过去几年积累的突出问题。
一是打破刚性兑付。刚兑是畸形的债务关系,很多不应该是债务关系的金融活动要回归本源。银行理财不能向投资者刚兑,发债企业没必要向投资者刚兑,政府也没必要给金融机构兜底,明股实债。
二是打击监管套利,比如代持、嵌套、通道、非标等。以往为规避监管机构对于资本金、风险敞口、杠杆等方面要求,银行和非银机构合作搞起了通道、多层嵌套等业务,用表外非标代替表内,拉长了金融链条,增加了融资成本,现在监管要彻底杜绝这类监管套利,恢复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有效性。
![]() 本文关键词:
热门点击
本站推荐
您可能还喜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