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金融中国我要投稿

当前您在:主页 > 财经热点 > 商业资讯 >
正文

中国经济时评:国企改革当趁热打铁

  国资委发言人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8877.9亿元,同比增长23%,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最优纪录。

  上述业绩表明央企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其中尤其是通过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及兼并重组,一举两得的同时,在兴利与去弊两个方向上,有力推动了央企效率提升与功能发挥。

  这种双向推动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在兴利方向上,央企重组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与协同,而在去弊方向上,央企合并不仅可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机制体制的深层次调整,可以从根子上,部分扭转国企重规模扩张、轻效率提升的行为偏好。

  当然,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重大改观往往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譬如在央企业绩改善背后,除了有自身改革等因素推动,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整体经营环境的变化亦功不可没。

  经营环境的有利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

  其一,持续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有效压缩过剩产能,日趋严格的环保督察抬高了生产商入场门槛,这些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在客观上更易于推动上游产品价格上行(例证如,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而这种情况下,国企,尤其是央企,大量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行业优势开始得到持续发挥。

  其二,在去杠杆、防风险整体态势下,负债率一路高企的国有企业固然被首先列为降杠杆重点对象,而从结果来看,6月末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也的确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不过与此同时,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由种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非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不出意料地下降更快。数据显示,2017年末,国企债务占全部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的比重为62%,相比2016年末增加了3个百分点。

  在二元金融格局下,央企融资便利性方面的相对优势被进一步强化。近期金融市场加速呈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之一,就是信用利差显著扩大,而这种趋势性变化对于央企的利好在于,即便不考虑其经常从事的资金拆出,可能因为民营企业和低等级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上升而获益更丰,最起码,由于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正跟随无风险利率大幅下行,央企自身的融资成本实则是在不升反降。

  所以说央企业绩大幅改善,体现出了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统一性。接下来,格外需要重视的一条经验是,在俗称“日子好过”的情况下,改革有可能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更快推进,但是也有可能,改革的迫切性反而被不恰当地冲淡了,因此,这就要求长期背负中国改革难中之难的国有企业及国资监管者,务必要正视国企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尽可能利用好当前相对有利的经营环境,趁热打铁地推动改革持续深入。

  

2018年第2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或者“www.1-en.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金融中国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redhop2008@qq.com
上一篇:“一行两会”最新政策:金融监管将这样干!
下一篇:行驶中或突然熄火!广汽召回逾26万辆传祺汽车
本文关键词:
关于金融中国
金融中国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
联系我们
金融中国版权所有
QQ:2826905121
QQ:985210907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南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