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金融中国我要投稿

当前您在:主页 > 财经热点 > 商业资讯 >
正文

北京深改行动计划出炉:减量发展居首位,出台通州与北三县整合规划

本报记者 宋兴国 实习生 李秋珊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宋兴国 实习生 李秋珊 北京报道

  导读

  在北京深改行动计划中,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被放在首位。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也是重点,要出台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推动建立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园区的税收分享机制。

  北京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划定。

  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共提出117项具体举措。

  117项举措具体包括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推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等9个方面内容。

  行动计划提出,北京将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上推动首都实现新发展。

  持续推动减量发展

  在《行动计划》中,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被放在首位。

  北京将建立减量发展实施倒逼机制,制定实施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明确减量发展实施标准,严格限制集中建设区外存量改造和新增建设用地,倒逼集中建设区外城乡建设用地减量。

  同时,健全严格控制增量机制,实施新修订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健全一般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退出机制,制定促进“腾笼换鸟”的支持政策。

  北京还提出建立减量发展激励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机制、城乡建设用地供减挂钩机制、建设用地战略留白引导机制等12条体制机制相关改革举措。

  近年来,北京的“减法”与“加法”,一直是其工作重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同时,要严控建设总量,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由现状约910平方公里减到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818平方公里左右。

  7月28日,在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工介绍,截至上半年,北京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95万件,累计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企业2200多家,疏解提升市场1090家,物流中心115个。

  “加法”方面,北京出台了“留白增绿”指导意见,26.1%的市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范围,并腾退土地实现增绿824.2公顷,新建和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42个。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内涵上来讲,北京的城市减量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基本一致。

  牛凤瑞指出,减量发展,既要把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人口密度减下来,还要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和建设用地规模的下降,而是要把着力点放在生产率的提高上,要减少发展所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提升单位土地面积出产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点

  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目标的开局之年,京津冀三地近期频繁发声。

  近日,北京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计划”),重点布置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等方面工作。

  在此次《行动计划》中,北京在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9项具体措施,包括交通、生态、产业、医疗、养老、规划等多个领域。同时,还在创新城市副中心综合管理体制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对接协调工作机制方面提出了行动目标。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或者“www.1-en.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金融中国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redhop2008@qq.com

上一篇:重磅!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半年!透露八大信号,对楼市调控有重大表述变化,未提股市债市意味什么
下一篇:新一轮央行人事调整: 两名副行长人选落定,证监会主席助理重返央行系统
本文关键词:
关于金融中国
金融中国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
联系我们
金融中国版权所有
QQ:2826905121
QQ:985210907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南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