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中求进 精准施策——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下半年中国经济六大信号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韩洁、安蓓、陈炜伟、吴雨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信号。
信号一:“稳”字当头 提高政策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会议在肯定上半年经济成绩的同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整个会议贯穿着积极主动应变的思想,强调‘稳’字当头,这将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旋律。”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会议提出的六个“稳”字备受关注。
而对于下半年宏观政策动向,会议明确,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会议强调,要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当前关键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形成良好预期。
信号二:补足短板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扩大内需是关键。
会议指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这释放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明确信号。”王军说,短期在需求调控上加大力度,中长期将继续通过改革手段深化供给侧结构调整。
张燕生认为,补短板要着力在创新、绿色、民生等领域鼓励形成新的投资需求,同时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形成民营、国有、外资共同投资的良好环境。
不过,专家也提醒,现阶段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要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引下,从财政可持续的角度,选择既有利于稳定当前,更有利于未来供给侧结构优化调整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推进。
“下一阶段去产能要侧重打通制度梗阻,解决僵尸企业处置进度缓慢、企业效率不高等深层次问题。”王军说。
信号三:防范风险 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如何既有效防范风险又服务好实体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会议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稳金融’就是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随着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上半年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但杠杆结构仍面临一些问题,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容忽视。这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优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专家认为,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在实体企业融资面临的不光是资金总量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疏通资金的传导机制,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到薄弱领域。
会议提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或者“www.1-en.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金融中国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redhop2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