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收入增速,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经济数据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
今年上半年31省份的居民收入增速到底怎样?各省的居民收入状况在全国又处于怎样的水平?
1.上海居民人均收入是西藏的4.7倍
根据上图的数据可知,全国各省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可分为四个档次。
其中,上海和北京位居第一档,是上半年唯一两个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地区。并且第二位北京与第三位的浙江,人均差距达到近7000元。
导致这种差距的,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很重要因素。比如北京、上海的城镇化水平已在80%以上,浙江的城镇化率虽然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但目前尚不到70%。
将20000—30000看作第二档,在这个区间的也仅有浙江、天津两地。其中天津是首次半年人均收入突破20000元大关。
第三档地区,收入在15000—20000之间。这个区间有四个地区,分别为江苏、广东、福建、辽宁。
江苏即将成为继天津后,第五个上半年人均收入迈入20000元俱乐部的地区。
辽宁的人均收入水平能够排在全国排到第八位,这似乎与外界对于东北经济近几年的印象有一定反差。其实不然,辽宁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早,产业工人较多,城镇化率其实曾经一度在直辖市以外,仅次于广东省。人均收入靠前,主要在于底子好。
很明显,收入水平位居前三个档次的省市,都属于东部地区。
第四档的收入水平介于10000—15000之间,这个区间的地区最多。有包括山东、海南、四川等在内的16个省份。东中西三个地区都有省份入列。
重庆以13690元居西部地区第一位,也位居第四档的前列。毕竟是直辖市,这无需多解释。
内蒙古的人均收入在西部地区仅次于重庆。这个与其矿产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有直接关系。
10000元以下的,属于当前收入水平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有青海、宁夏、云南、贵州、甘肃、新疆、西藏五个地区,它们属于第五档,并且全部位于西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些地区的脱贫任务之重。
五个档次的收入水平差距不小,比如,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西藏的4.7倍。
按照上半年全国平均收入水平14063元计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山东9个省市,且均处于东部地区。
也就是说,中西部所有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都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由此也可见一斑。
2.贵州、云南增速最高,但都低于GDP增速
如果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反映出一个地方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居民的富裕程度,那么,收入增速状况,则能标示一个地方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从收入增速看,上述29个省市中(西藏、新疆除外),高于(包括等于)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平均增速6.6%的,有上海、浙江、福建、海南、河北、四川、陕西、宁夏、江苏、重庆、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河南、云南、贵州、甘肃等18个省市。
其中东部地区只有上海、浙江、福建、海南、江苏5个地区,其余13个都属于中西部地区省市。这与实际的收入水平形成了一种反差。这表明,在增速上,中西部地区体现出了后发优势。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或者“www.1-en.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金融中国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redhop2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