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金融中国我要投稿

当前您在:主页 > 财经热点 > 商业资讯 >
正文

央行马骏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结构性去杠杆

  据中国金融信息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马骏表示,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和MPA的措施,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再贷款、担保和贴息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适度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进一步明确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安排。

  最近,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据中国金融信息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马骏表示,阻滞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增多。具体而言,从资金需求端看,投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环评不达标企业、产能过剩等领域的融资需求显著下降。从资金供给端看,监管和问责全面加强,导致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环保企业在这一轮调整过程中融资难度明显上升,一些民营企业被迫寻找国有企业合资以获得融资和享受“隐性担保”。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马骏提出,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和MPA的措施,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再贷款、担保和贴息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适度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进一步明确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安排。

  马骏提到,要真正解决国有企业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的问题,让国企与民企享受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平等待遇。这个问题是当前民企融资成本相对国企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要从建立房地产税、土地供给制度等方面改革,解决房地产不断出现泡沫的体制原因。

  以下是来自中国金融信息网的采访全文: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量、价和结构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无风险利率走低,中高等级债券利率也有明显下行。但是实体经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声音仍然较多,一些行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反映融资渠道萎缩,融资成本明显上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

  最近,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博士。

  记者: 目前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比较充裕,但实体经济中的不少企业,尤其是民营和中小企业,仍然感到资金面很紧,这是不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了什么问题?

  马骏:当前,阻滞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增多。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金融体系“有钱”难以运用出去,也难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从资金需求端看,受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如许多PPP项目被清理)、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需求减速)、环保督查等影响,投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环评不达标企业、产能过剩等领域的融资需求显著下降。

  从资金供给端看,监管和问责全面加强,导致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积极性下降。部分金融机构急于清理涉及地方政府的项目,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到期后难以按原方式续作。加之资本、流动性等监管约束,表外资产回表“转不回”、“接不住”,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链可能断裂。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环保企业在这一轮调整过程中融资难度明显上升,AA级的债券发行成本同比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一些民营企业被迫寻找国有企业合资以获得融资和享受“隐性担保”。

  记者: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资金真正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行业和企业?

  马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在“去杠杆”过程中人为加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或者“www.1-en.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金融中国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中国”;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redhop2008@qq.com

上一篇:辽宁国资房企拟增资17亿,锁定前30强地产商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查办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275起
本文关键词:
关于金融中国
金融中国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
联系我们
金融中国版权所有
QQ:2826905121
QQ:985210907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南侧
  |